RGB 與 CMYK 是什麼?印刷人帶你搞懂顏色的秘密
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電腦螢幕上看起來超鮮豔的紅色,印出來卻變得暗沉、土土的?或者是設計師交來的檔案,看起來很亮眼,但送去印刷卻不如預期?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都跟「RGB」和「CMYK」有關。今天就讓我們用印刷業的角度,好好講清楚這兩套色彩系統的來龍去脈,還有它們的真正差異,幫助你設計、輸出、印刷時不再出錯!
RGB 是什麼?
RGB 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紅色(Red)」、「綠色(Green)」和「藍色(Blue)」這三種光的顏色。它是螢幕、投影、手機、電視等所有發光裝置的顏色系統。
RGB 的原理是「加法混色」。當紅、綠、藍三種光混在一起,會產生白光。你把紅光加上綠光,會變成黃色;紅光加上藍光,是品紅;綠光加上藍光,是青藍。三種光越加越多,畫面就越亮,最後變白。
這種系統很適合用在數位媒體上,比如網頁設計、社群圖片、APP UI、螢幕顯示的動畫等等。因為這些媒體本身就是靠發光的方式顯示內容,自然用 RGB 最貼切。
CMYK 是什麼?
CMYK 則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色彩邏輯,它不是「發光」,而是「反光」。CMYK 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青色(Cyan)、洋紅色(Magenta)、黃色(Yellow)、黑色(Key black)。
CMYK 是「減法混色」。當你把不同顏色的墨水疊在紙上時,它們會「減少」光的反射。比如說藍色的墨水會吸收紅光和綠光,只反射藍光;黃色的墨水會吸收藍光,反射紅和綠,看起來就變黃。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還要加黑色?原因是光靠三原色混出來的黑不夠黑,顏色會髒髒的、不純粹。所以我們多加一個「Key 黑」,來補足細節、字體、陰影,讓整體更銳利、印刷也更省墨。
RGB 和 CMYK 的本質差異
這兩套顏色模式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它們「怎麼產生顏色」。
RGB 是透過發光,三色愈多畫面愈亮;CMYK 是靠墨水覆蓋,顏色愈多畫面愈暗。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你在螢幕上看起來飽和、鮮豔的紅色,一印出來就「掉色」了,因為 CMYK 根本做不到那樣的亮度。
RGB 的色域(可表現的顏色範圍)比 CMYK 大很多,尤其是鮮豔的綠色、藍色、橘紅色,印刷都難以還原。這就是為什麼設計師在做印刷品時,必須從 RGB 轉成 CMYK,否則印刷結果會讓你大失所望。
印刷用的設計檔案該用哪一種?
如果你的作品是要印出來的,例如名片、傳單、手冊、DM 或海報,那一定要用 CMYK 模式來製作。這樣才能確保你在畫面上看到的顏色,和最後印出來的效果差不多。
反過來說,如果是做給螢幕看的,例如網站圖、FB 貼文、IG 限時動態,那就用 RGB,不然螢幕呈現會不準,顏色看起來會偏暗或偏灰。
許多設計軟體(如 Photoshop、Illustrator)一開始就會讓你選色彩模式,你只要一開始選錯,整份檔案就可能色差很大。所以記得,印刷用 CMYK,數位用 RGB,這是黃金法則。
RGB 圖檔可以直接拿去印嗎?
這種狀況真的常見,我們印刷廠三不五時就會收到 RGB 模式的設計檔。很多客人說「為什麼印出來不一樣?」其實就是因為沒有轉成 CMYK 模式。
有些印表機或數位印刷機會自動幫你轉換,但轉換過程是機器演算法,不見得符合你當初設計的色彩意圖。這樣一來,顏色容易偏掉,甚至細節會跑掉。
正確的做法,是在送印前由設計師自己轉成 CMYK,並依照實際的輸出材質做色彩微調。這樣一來印出來的效果才會準、才會穩。
印刷時如何避免色差?
色差是印刷最常被客戶反應的問題,但實際上,顏色能不能照設計呈現,和你選擇的印刷方式息息相關。
如果你是使用「合版印刷」,也就是你設計的檔案會和其他客戶的設計一起排版印在同一張大紙上,那就無法針對你個人的顏色去做獨立調整。印刷廠為了顧及整體平衡,會抓一個中性的墨量,讓大家的顏色都「過得去」,但也因此會犧牲掉一些鮮明或細節的呈現。
但如果你使用「獨立版印刷」,也就是整批印刷只有你的設計內容,那就可以根據你的需求細調墨色、做打樣,甚至幫你對色對到很精準。當然成本也會比較高,適合對色彩精度有高要求的品牌客戶或重要成品。
除了印刷方式的選擇,其他常見的避免色差方式還包括:
- 設計時就使用 CMYK 色彩模式
- 使用校色過的螢幕來對色
- 對照印刷廠提供的色票或 Pantone 色卡
- 印前打樣(Proof)確認顏色是否符合預期
- 避免使用太螢光、太鮮艷的 RGB 色彩值
想要顏色精準,真的不是靠螢幕螢幕看一看就好,要整套流程配合才行。
實際案例說分明
我們印刷廠有一位客戶,做的是鮮豔的手搖飲品牌,主色調是亮橘色。他第一次送來的檔案全是 RGB,看起來超美,但一印出來整個橘變成土紅,整個品牌氣氛都跑掉了。
後來我們幫他把顏色調成 CMYK 對應色,雖然稍微偏淡一點,但至少穩定了,也能在大量印刷中保持一致性。這個經驗讓他之後每一張設計都乖乖用 CMYK 開檔,省了很多來回溝通時間。
RGB 轉 CMYK 會損失什麼?
很現實的一件事是:從 RGB 轉 CMYK,很多顏色都會「消失」,尤其是高亮度、高飽和度的顏色。你會發現橘紅色會變暗、藍色會偏紫、綠色會變鈍。
這不是誰的錯,是因為印刷墨水的色域本來就沒辦法像光那麼強。你可以想像 RGB 是「會發光的顏色」,而 CMYK 是「反射光的顏色」,本質上就不同。
所以設計時一定要預期這種損失,必要時就微調設計方案,或者搭配特殊印刷加工(例如專色印刷、螢光油墨)來彌補這些損失。
如果設計要兼顧螢幕跟印刷呢?
有些設計會同時出現在螢幕跟紙上,比如電子邀請卡也要印成實體卡片、網站主視覺也會做成傳單、品牌識別同時用在網路和實體包裝上。
這時候建議的做法是先用 CMYK 做主體設計,再另外調整一版 RGB 檔案給網路使用。千萬不要直接用 RGB 設計後硬轉印刷,那樣顏色肯定會跑掉。
你也可以為不同用途設定不同版本的顏色規範,像是 Pantone 加上對應的 CMYK 和 RGB 值,這樣設計師和印刷廠就不會搞混。
印刷設備與材質也會影響顏色
除了色彩模式,實際印出來的效果還會受到很多變數影響,例如紙張材質(銅版紙、雪銅、美術紙)、印刷方式(柯式、數位、UV)、機台校色程度等等。
所以即使是同一份 CMYK 檔案,不同廠印出來還是會略有色差。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高階品牌會選擇特定的合作印刷廠,確保每一批都一致。
要達到顏色準確,除了選對色彩模式,也需要一整套的色彩管理流程,這部分專業印刷廠通常都有。
RGB 和 CMYK 是兩個世界的語言
RGB 和 CMYK 不只是你開檔案時的設定選項,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顏色邏輯。RGB 是「光的顏色」,CMYK 是「墨的顏色」,這兩種系統的差異,會直接影響你最終看到的成果。
設計時只要搞清楚用途,再選對模式,就能避免大多數印刷災難。不然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畫面,印出來一整個跑掉,真的會欲哭無淚。
只要記住這句話就不會錯:
RGB 是亮起來的顏色,CMYK 是印出來的顏色。
如果你是印刷相關業者、設計師或剛入行的新人,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避開一些常見地雷,也讓你對顏色這件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關於色彩管理、打樣、特殊色印刷的實務技巧,之後我們也會陸續分享!